翰墨名家——特邀书画家马德印献礼全国两会

1614931399859886 (1).jpg

学书经历

9岁开始时临习书法。

2008年有幸得到了启功先生的弟子爱新觉罗启骧老师的书法讲课受益很深。

值得庆幸的是2011年初春开始,又得到李传波老师和清华美院杨赛峰老师的指点。近几年也得到了古雅阁文物鉴定中心马健老师的不断指导,使他的书法水平日臻完美。

2013年得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郑晓华博士的教诲。

2013年参加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

2013年4月他的四幅作品经过国家邮政局的严格赛审核后被中国国际集邮总公司入选并制作、出版及发行为【美丽中国主题邮币卡】。

2013年4月参加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大赛。

2013年5月参加莱州市“云峰奖”全国书法大展和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六届国际书画艺术节暨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

2013年9月书法作品邀请编入【首届美丽中国梦全国社区书画邀请展 】丛书。

2013年11月30日书法作品荣获全球华人华侨书画大赛第二名。

2013年12月书法作品在“中国梦”——北京首届青年书画大赛,荣获优秀奖。参见【青春梦首届北京青年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集】。

2013年12月辽宁省第四届书法兰亭奖入选。

2014年1月书画作品被中国国情网永久性收藏。

2014年04月初马德印书法公益爱心拍卖在京举行。

2014年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翰墨书香苏士澍作品集】编委。

2014年9月4日马德印书法作品【发展正能量】于第二届北京文学艺术品展北京世纪坛展出。

2014年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名家导师苏士澍恩师录取学习。

2015年5月第二届《中华榜书网》书画展示大赛最具表现力奖。

2015年7月29日人民网>>浙江频道>>人民网宁波视窗>>文体栏目刊登题目为《知名书法家马德印》的专题报道。

2015年9月26日书法作品参加在全国农展馆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

2015年10月16日马德印书法作品【进学解】于第三届北京文学艺术品展北京世纪坛展出。

2016年1月,获“全国军民融合铸辉煌,携手共圆中国梦”公益书画大赛组委会书法优秀奖。

2016年7月1日被聘请为中国国际交流书画院特约书法家。

2016年12月18日新年祈福音乐会 在北京798三时世界乐团举办,马德印先生到场并题词.

2017年4月30日于天津霍春阳传统绘画艺术研究室学习。

2017年6月30日应邀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名家书画作品展.。

2017年8月31日书画作品参加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20届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

2018年,2019年马德印书画作品分别参加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21届,第22届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

2020年7月16日国澍书画院院长马德印应邀参加名家荟萃吉祥文化沙龙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活动在北京梅地亚央视中心举办。


1614931403964575.jpg


微信图片_20210407124808.jpg

恩师苏士澍先生点评我的书法作品:

1、错落大小

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由于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由于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这样,行书在字型结构方面便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2、调整轻重

“险中求平”是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须学会调整轻重。

4、左右挥洒

汉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向左右挥洒,不仅使字的神采得以展现,而且可以方便地进行行间的错落穿插,还能有效的调整轻重。因而“左右挥洒”成为行书布局的常用方式。

5、上下贯穿

贯穿行气为行书布局谋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谐

以上四点为行书布局谋篇的具体方法,“和谐”则是布局谋篇的整体要求。不论篇幅大小,字数多寡,都是一个统一体,和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笔触和谐统一、间白和谐统一、风格和谐统一、字体和谐统一。

微信图片_20210407124821.jpg

                                                             

    恩师苏士澍先生赠我书法


微信图片_20210407124620.jpg


恩师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启骧先生教导我,书法美是每一笔美则整个字就美、每一个字美了整篇作品就美是书法基础、章法布局合理恰当天趣是书法艺术的更高,更美境界的升华.


微信图片_20210407124606.jpg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晓华恩师教导我学书法:最高目标是进入艺术原创———形成充分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体系,自成一家。现在,好多人都在谈原创。我认为,通向艺术高峰的必由之路是“不原创”。要原创成功,必须先不原创。“不原创”是对已有艺术经典的敬畏和对已存在艺术规律的潜心研究和领悟,从而达到对艺术本体价值的最高层次体验和对艺术规律的通达把握。有了这样规规矩矩的“不原创”作基础,你能做到“不会原创”了,你的原创能力就有了。就是说,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和观念下,在我们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书法艺术教学体系之前,传统的教学只能通过经典寻找技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通过临摹经典来实现掌握规律。这是学书法的不二法门。在这样的一个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对你的要求就是绝对的“不原创”。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技术的掌握只有一个通道,就是经典作品。所以,必须是忠忠实实地“不原创”然后再到原创。即使我们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的科学化,在学习训练基本技术之前,也谈不上原创。基本技术不掌握,怎么可以原创呢?所以,无论是传统的模式,还是改进后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对于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来说,在其基本的技术未达到成熟之前,不要奢谈原创。即使是原创了,也没有意义,因为缺乏技术的支撑。没有艺术的基本表现力和感染力,历史老人不会给予合法的艺术身份的。

  艺术家的专业素养,应该是“心明”、“眼亮”、“手巧”。心灵和手要同时训练;知识素养和技术装备应该齐头并进,而且都必须是高水平的。在装备自己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达到极致。临摹必须“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孙过庭语)。通过亦步亦趋的追随,娴熟掌握各种精微技术,尽可能消减原有的“世俗之我”。等到原有的“心”、“眼”、“手”都换过了,你培育了一颗超越常人的灵心,有了一双超越凡俗的很“毒”的眼睛,有了一双凡人不具备的“神手”,那你这时候原创,“戴着镣铐跳舞”,自由的创造时代就开始了。

  在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史中,想原创也进行了“原创”的人比比皆是,但吻合历史轨道、成为新历史“原点”、为大家共同追随的成功者却是寥寥无几。多数人是简单地重复错误,最后把自己给牺牲了。这充分说明书法是一个极容易跌入的“艺术陷阱”。表面看来只是写写汉字,很简单的技术活儿,中国人谁个不会?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

  原创是颠覆性的,同时也必须是建构性的。如果你确实没有较长时间地沉潜于对已有的规律和准则的积累和摸索,那么最好不要奢谈原创。原创必须是以前没有人做过的,是从你这儿开始的。所以原创必须是对传统的颠覆,这个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所有对传统的颠覆、对传统的抛弃是不是都是合理的呢?不一定。因为对传统的颠覆是和传统背道而驰的。背叛传统我觉得是容易做到的,因为只要和过去不一样就是颠覆了。西方美术史上有这样的例子:把画笔捆在驴尾巴上,让驴作画。这种情况对传统作画是一个巨大的颠覆,整个地把绘画给颠覆了,这样的颠覆很容易做到,但是它不具备建构性。艺术不是为原创而原创,不是为颠覆而颠覆,而是为了接续。我们不说为了传承,因为传承容易让人想到跟过去是一样的。接续,就是说,古代有古代的艺术,当代有当代的艺术。古代经典是合法的、高水平的,我们所处的时代虽和古代不一样,但也是高水平的也是有历史合法性的,所以这个时代的原创也是对的,是新规律的发现、新规律的演绎和图形化阐释。所以,我们对原创的第二个要求就是它必须是符合规律的,是建构性的。

  人类在不同的时代会形成不同的审美认同点。因此,艺术创造可以通过颠覆性的探索而实现延续、接续、发展,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实现建构。可以实现建构,实际上就是接续了人类审美的历史,接续了人类对审美规律的探索。所以说这个颠覆、背叛,必须是建构性的。只有建构性的才有意义。探索的时候,什么途径都可以试,最后是不是可以获得历史的认可,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


微信图片_20210407124830.png


霍春阳恩师教诲我:重要的倾心学习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传统,经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领悟及对自然之美的悉心体味,潜心追求虚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以“净化人的心灵”为创作宗旨。

恩师霍春阳追求画的意境,用简约的形象表达出深沉、博大的意境。绘画中的用笔能传达情性,线条中轻重缓急的变化,更能呈现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乃至学识修养。他的画中能有超凡脱俗的意境,主要得益于自己继承传统和文化上的积淀。在霍春阳看来,传统本身是一个博大的世界,经久弥远,是精神世界永恒的自由王国。

在当代花鸟画领域,恩师霍春阳以其简淡冲和、虚静空灵的画风赢得普遍赞誉。他的作品多取材于传统的兰、竹、梅、荷等题材,这些题材并不新,而且历代都不乏精品,在此基础上画出时代特征与画家自己的个性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他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固守“以淡寓浓,以简寓繁,以疏寓茂,以轻寓重”的创作理念,结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参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画风,为画界所赏。他的作品不求繁芜,不重尺幅,寥寥数笔,一杆劲竹、几株兰草便跃然纸上,给人一派幽远沉静、古雅端庄之美。

恩施霍春阳作品所形成的简淡冲和、虚静空灵之美,来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之美的悉心体味。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的传统哲学思想也非常丰富,这些都是当代画家汲取不尽的营养。作画不单是为了再现自然的原生态,而是要从道德、哲学的高度去关照自然,要带给观者更深层次的艺术启迪。“艺术是净化人心灵的东西”,画家除了要在技法上不断提高外,还要注重自身艺术品格的修养,潜心充实自己的思想,不被外物所左右,使自己的心能够静下来,这样才能画出更高的境界。


恩师霍春阳所追求的,正是中国画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精华所在。他在不断的玩味、揣摩中终于用自己的作品对这种思想做了最好的注解。

微信图片_20210407124648.jpg


 十一届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周铁农(左4)与国澍书画院院长马德印(右3)在一起书画艺术交流


微信图片_20210407124748.jpg微信图片_20210407125015.png微信图片_20210407125005.png微信图片_20210407124713.jpg微信图片_20210407124706.jpg微信图片_20210407124757.jpg微信图片_20210407124844.jpg微信图片_20210407124852.jpg微信图片_20210407124927.jpg微信图片_20210407124914.jpg微信图片_20210407124936.jpg微信图片_20210407124944.png微信图片_20210407124954.png




分享 :